找到相关内容15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良知与人性的进化

    “人所不知”、一人独处的情境之下,其行为及其意识也无不为良知所察识,所监视。在此意义上,良知又可以称为“独知”。   所谓“独知”是朱熹在注《大学》《中庸》中“慎独”一词时所提出的概念。朱子的解释为...独处之时,其心理活动是不为他人所知的,而只有自己知道。人们在这种“幽暗”的环境之中,立即觉察到一念之发的是非善恶,然后谨慎其事,这就是“慎独”功夫的开始。其中“独知”所起的认知作用非常关键。阳明基本上...

    聂瑞国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291604.html
  • 冯学成:《中庸》说要第一讲

    ”的题解:   “中庸”的“中”,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之意;“庸”是常的意思,因而“中庸”即永恒恪守中道之意。朱熹认为它是孔子孙子子思所作。篇首围绕“天命”、 “性”、“道”、“教”、“慎独”、“中和”等命题阐述道出自于天,人禀赋此道,就叫做“性”;道存在于人自身,不可片刻疏离,所以道德高尚的君子能慎独。能恪守中正之道,那么天地万物就能各得其位,就能万物化育。以下各节皆围绕这一核心内容进行阐述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392108.html
  • 一般道德与佛化道德

    ,防范于起心动念之前。时时照顾,要人致敬,慎独。然佛法的修持,不但要息心而“制心一处”,还要于一心中,勘破自我,定慧齐修。从染恶根源──我见去锻炼一番,琢磨净尽,才能心地发光,...

    佚名

    道德|佛化|佛教|教育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1128414961.html
  • 谈因果-文昌帝君阴骘文 净空法师讲

    翦碍道之荆榛。除当途之瓦石。修数百年崎岖之路。造千万人来往之桥。垂训以格人非。捐赀以成人美。作事须循天理。出言要顺人心。见先哲于羹墙。慎独知于衾影。诸恶莫作。众善奉行。永无恶曜加临。常有吉神拥护。近报则在...

    净空法师讲

    |因果|福报|命运|印光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00111825143.html
  • 关于“人间佛教”思想的几个问题

    相应的果报。这其中又特别重视心(“意”)的作用,强调心是各种报应乃至得道的根源、基础。并说人心的每一思虑,即使没有付之行动,形成事实,也将在冥冥之中受到报应。因此,要求佛教修行者“慎独”,重视道德意识修...

    阎献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3941911.html
  • 一般道德与佛化道德

    ─三学去修习。如儒家于道德的修养,也有一番功力,防范于起心动念之前。时时照顾,要人致敬,慎独。然佛法的修持,不但要息心而“制心一处”,还要于一心中,勘破自我,定慧齐修。从染恶根源──我见去锻炼一番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2646335.html
  • 大净土论——《西归直指》导读

    坚,必至未成而坏。语云选忠臣于孝子之门,学佛者亦复如是。昔白居易问鸟巢禅师曰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曰:‘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’欲学佛法,先须克己慎独,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447636.html
  • 净明道的文化精神及现代意义

    提出“不欺心”和“慎独”的修持方法:“吾初学净明大道时,不甚诵道经,亦只是将旧记儒书在做工夫。谓如崇德尚行,每念到‘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’,‘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,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’此等言语,...

    释青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3550801.html
  • 浮躁热恼中的清凉剂——从弘一法师的人格魅力谈起

    惮病痛劳苦,却仍以“一事无成”“不堪回首”而“惭愧万分”,“我对我自己,绝对不能够原谅”。(12)他说法开示,常常深刻解剖自己,并告诫大众要“虚心、慎独、宽厚、吃亏、寡言、不说人过、不文己过、不覆己过...

    姜法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91856581.html
  • 印光大师的为学

    昔白居易问鸟窠禅师曰:“如何是佛法大意?”师曰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”欲学佛法,先须克己慎独,事事皆从心地中真实做出,若此人者,乃可谓“真佛弟子”。若其心好恶,欲借佛法以免罪业者,何异先服毒药、后服良药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160053.html